家乡美食大PK!快来找找有没有你的?
导语
Introduction
月是故乡明
味是故乡浓
家乡美食韵无穷
人间有味是清欢
现推出广药大学子家乡传统美食荟
快来看看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美食介绍
Gastronomy introduction
01
中药学231班 张申:
这道菜的原材料是东北榛蘑、粉条、家养的鸡、料酒等。特别之处在于这个蘑菇一般选用榛蘑,因为榛蘑的味道香醇浓厚,适合红烧。由于新鲜的榛蘑保鲜期很短,所以我们平时吃到的榛蘑都是干货,但用来炖肉、红烧,干的榛蘑反而比新鲜的更香。
据说这道菜是来源于东北的一句俗话“姑爷领进门,小鸡吓掉魂”。大意是新婚的女儿带丈夫进门的时候,娘家就用蘑菇炖家养的鸡来招待,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道名菜。
02
中药学231班 丘然:
酿豆腐的精华是老豆腐和肉末,有的还会放番茄。做法是把豆腐挖空填上肉,先煎再炖,也有不煎的。酿豆腐还有雅称,白酿豆腐,因为洁白如玉,所以称之为“玉酿”,还有入锅炸至金黄,就叫做“金酿”。
据说酿豆腐相当于北方的饺子,客家人从中原南迁后,就用豆腐替代面粉,即把肉塞入豆腐里面,相当于面粉裹着肉馅了。
03
中药学231班 李冰洁:
东龙酸粉是一种"腌粉",但它与其它地方的腌粉有所不同:米粉是纯手工制作,腌料既香又酸。一碗成熟的东龙酸粉要经过磨粉、挤压、过滤、冷却等几道工序,牛肉巴则是经过红烧以后进行油炸。
传说清朝时,酸粉从广西贵港市传入东龙镇,东龙人结合丰富的中医药原理,将其进行改良。当地人在用来拌粉的调料酱汤添加了食醋,再配上东龙地区独有的秘制调料,吃起来酸甜可口,与其他地区的风味相去甚远,唯东龙独有。渐渐,“东龙酸粉”之名就传开了。
04
中药学231班 李晓韵:
辣鸡粉使用的粉是桂林米粉,并配有辣鸡丁、鹌鹑蛋、豆腐皮等多种配料,小料种类繁多,最特别的还是在于辣鸡粉有不同于其他美食的独特风味!
辣鸡粉原本是贵州的小吃,特点是鸡肉丁为主要的食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小吃逐渐传播到了广东湛江吴川地区。据悉,吴川的第一家辣鸡粉店是贵州人开的,但由于吴川人并不热衷辣食,起初销量并不理想。经过改良,如今吴川辣鸡粉与传统的贵州辣鸡粉有所不同,既保留了贵州的特色,又入乡随俗推出了不辣的口味。
05
化工231班 李嘉梁:
这项美食的主要原材料有河粉、酸笋、豆豉、酸辣椒还有肉。做法简易上手:先爆香姜丝辣椒,再炒酸笋肉丝,最后烫三十秒河粉,开胃驱寒。
老友面的来历源于一个典故:据传,20世纪初,邕城市中心的一帮友仔天天到市一家茶馆喝茶聚会。有一天,其中的一名好友患了重感卧床不起,后得益于茶馆老板特制的老友面解除了病痛。这名好友为了感谢友仔们的关心和茶馆老板创制的治病开胃面,于是书赠“老友常来”的牌匾。
06
生物医学232班 叶宇成:
首先,烹饪这道菜前要准备好腌制过的鳜鱼,配上葱姜蒜辣椒及香辛料,根据个人口味还可添加一些菜或肉。做法是鱼去骨,然后按照红烧的做法加少量盐、醋、白糖及料酒。
关于臭鳜鱼的历史渊源,有一种说法是,在明清时期,因为地理位置受限,很多黄山人会选择出门从商,也因此形成了辉煌的徽商历史。考虑到行商路上很多食物无法保存,腌制品便成为首选。途中有人发现腌制后的鳜鱼味道有些发臭,但是舍不得扔掉,便尝试用爆炒红烧加调味料的方式,没想到歪打正着。如今经过不断的加工改进及遍布各地的宣传,黄山臭鳜鱼逐渐“游”向五湖四海,香飘世界,成为擦亮徽菜的金字招牌。
07
中医232班 陈晓宇:
椰奶清补凉的主要原料是椰奶、绿豆、花生、芋头、西米露;有些杂粮店铺会根据自己店的特色,在清补凉里添加其他食材,例如西瓜、果冻、红枣等。做法的特殊之处应该在于椰奶冰沙的制作。
它是海南的特色食品,遍布海南各地。因为地处热带,海南的天气比较潮热,每逢酷暑,清补凉便成为当地人的不二之选。
08
护理231班 黄朋飞:
化州牛杂味道清淡,配置独家酱料,味道鲜美,口感丰富多样。点上一碗,可以尝尽牛的各个部位。与其他地方不同,化州牛杂不放沙茶酱,味道清淡,配料有豆腐泡、罗布等,搭配香油捞河粉,美味至极。
传说在七十年代,一位老太每天傍晚都会出现在化州惠南酒家门口。一担箩筐、一只铝锅、一把剪刀、一个炭炉,是她的全部工具。锅盖一掀,三五斤牛杂香味四溢,让人流连忘返。
09
健管231徐静:
油条包麻糍的做法是趁热将煮熟的米饭放入舂,然后用杵子捣成黏糊状,中途加入热水保持没有大颗粒的黏糊状,再放入黄豆粉或芝麻中裹匀,最后夹入油条中,即可享受美食。
一曰“军营美食”:
油条包麻糍粿,相传是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传过来的。因为油条包麻糍非常耐饿,且携带方便,朱元璋便将其作为军队用餐。陈友谅得知后,也用油条包麻糍粿作为军营美食。战争结束后,油条包麻糍粿便成为鄱湖两岸百姓的美食。
10
健管232班 颜顺吉:
豌杂面是四川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属于川菜系;该菜品以豌豆与杂酱为主料,配以葱姜蒜为辅料制作而成。豌豆软糯,面条劲道,杂酱香甜,口感润滑,令人回味无穷。豌杂小面的特别之处在于只有浇在面上的油辣子做好了,这碗面才有核心竞争力。伴着干豌豆一口吃下去味道浓郁,层次丰富。
重庆小面起源于清末民初,是从四川担担面发展改良而来的,属于渝派川菜的小吃,汤面类别,麻辣味型。早年间,巴山蜀水一带的汉子为了生计,肩挑着扁担,走街穿巷地叫卖。扁担一头装着面条和调料,一头装着炭炉和面锅,一个人就是一个流动的面摊,这就是“担担面”叫法的由来。
11
健管232班 曾莹:
血鸭又称湘南血鸭,是湖南以南一带郴州、永州的一款汉族传统名菜,具有味美、开胃凉血的特点。湘南血鸭分为多种,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此菜。
有关“血鸭”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段动听的故事。传闻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太平军首领洪秀全率众将士攻下了永州城,当地老百姓为慰劳起义军,也前往军中与厨子一起下厨。可是在杀鸭拔毛时,鸭身上的细毛却怎么也拔不干净。这时临近开宴了,一位老厨子急中生智,先是把鸭肉砍成块,下锅炒好后再将生鸭血倒进鸭肉里,继续炒拌成糊状,这样一来,鸭块上的细毛自然看不见了。到了开宴时间,一碗碗拌有鸭血的鸭肴全部端上了桌。这时有人问老厨子这叫什么菜,老厨子结结巴巴答不上来。最后还是洪秀全之妹洪宣娇说了句:就叫它“永州血鸭”吧。于是“永州血鸭”便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流传至今。
12
健管231梁文捷:
福建线面又称“太平面”,里面的鸭蛋在家乡话里谐音“压浪”,寓意出洋过海,一帆风顺。事先需准备好鸡汤一碗,剥壳鸡蛋一颗。锅里烧点清水,水开后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再沸即可捞起,盛入事先备好的鸡汤中,即可享受美食。
传闻这道美食始于南宋,至今有八百多年历史;民间对线面的制作流传着一段神话故事。相传王母娘娘的女儿九天玄女,为了给母亲贺寿,煞费苦心准备礼物,最后她用自己智慧和灵巧的手,精制了细如丝,长如发的线面。
结语
epilogue
与其说我们离不开这股“家乡味”
倒不如说我们深度迷恋
这个拥有无数“家乡味”的故乡
对家乡的自信
来源于根植在胃里的饮食习惯
入口感动,回味悠长
感谢各位同学的分享
你最pick哪一款呢?
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推
广东药科大学2024年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招生简章
策划:广药大传媒中心 邓晓晴
采编:广药大传媒中心 陈婧怡 李琪 白浩 黄炆 萧尧
技术:广药大传媒中心 洪少娟 雷丽可 庾颖惠 彭米兰 赵杏童
编辑:广药大传媒中心 邓晓晴
责任编辑:洪爽、李婷
审定:刘小龙